一、学位点基本情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获批,2015年首次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下设5个专业领域,分别为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专业领域下设有12个学科方向,分别是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美术)、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音乐)。
(一)培养目标
学位点立足南疆,辐射新疆,面向全国,培养“留得下来,走得出去”的高素质基础教育领域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具体培养目标为: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基础,了解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三)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可以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五)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六)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七)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位标准
依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确定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如下:
1.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
2.在学习期间至少完成1项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认定范围包括期刊论文、主持自治区及以上级别科研创新项目且通过验收等);
3.学位论文通过盲审、答辩以及在线检测;
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
达到以上条件且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者,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三)专业学位领域与特色
1.本学位点的专业领域
序号 | 专业领域 | 培养目标 |
1 | 教育管理 | 旨在培养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业型专门人才。 |
2 | 小学教育 | 旨在培养从事小学相关课程教学的复合型、职业型专任教师。 |
3 | 学前教育 | 旨在培养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复合型、职业型专任教师。 |
4 | 心理健康教育 | 旨在培养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相关课程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复合型、职业型专任教师。 |
5 | 学科教学 |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 |
2.特色简介
(1)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注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贯穿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学科教学等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区域现实问题开展系列科学研究。
(2)强化实践育人与服务地方结合
注重将理论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学前教育中,通过见习、实习与调研等,了解现实需求,并与喀什军分区幼儿园、阳光幼儿园、军民同心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推进驻园模式,学位点专业教师定期入驻幼儿园,服务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辅导和针对性课程,服务地方学校学生、边防战士等,帮助适应新环境,缓解实际心理问题。
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学位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实践创新,也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基本条件建设成效
(一)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学位点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意识,未出现任何师德师风负面情况。
学位点导师总人数为169人,其中校内导师88人,行业导师81人。 较去年,学位点专任师资的学历和职称晋升明显,校内导师数量增加4人,对行业导师进行了重新遴选,更新行业导师队伍中47人。
2.师资队伍结构情况
校内导师88人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3人,高级职称的比例 75%,正高级职称的比例37.5%;28人拥有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的比例31.8%;45 岁以下的比例51.1%;获外单位学士以上学位的比例 92%;具有行业经历教师55%。整体结构符合学位点师资队伍结构的基本要求。
表1 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表
1.1专任教师 |
专业技术职务 | 人数 合计 | 35岁 及以下 | 36至 40岁 | 41至 45岁 | 46至 50岁 | 51至 55岁 | 56至 60岁 | 61岁及 以上 | 博士学位教师 | 海外经历教师 | 外籍 教师 |
|
正高级 | 33 | 0 | 0 | 9 | 16 | 8 | 0 | 0 | 17 | 0 | 0 |
|
副高级 | 33 | 3 | 7 | 7 | 15 | 1 | 0 | 0 | 9 | 0 | 0 |
|
中级 | 17 | 9 | 1 | 4 | 3 | 0 | 0 | 0 | 2 | 0 | 0 |
|
其他 | 5 | 3 | 0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总计 | 88 | 15 | 8 | 22 | 34 | 9 | 0 | 0 | 28 | 0 | 0 |
|
最高学位非本单位 人数(比例) | 导师人数(比例) |
81人 92.0% | 66人 75.0% |
1 2行业教师(专业学位类别填报) |
专业技术 职务 | 人数 合计 | 35岁 及以下 | 36至 40岁 | 41至 45岁 | 46至50岁 | 51至55岁 | 56至 60岁 | 61岁及以上 | 博士学位教师 | 硕士学位教师 |
|
正高级 | 23 | 0 | 4 | 3 | 9 | 6 | 1 | 0 | 1 | 8 |
|
副高级 | 25 | 1 | 6 | 8 | 7 | 3 | 0 | 0 | 1 | 1 |
|
中级 | 21 | 16 | 1 | 4 | 0 | 0 | 0 | 0 | 0 | 1 |
|
其他 | 12 | 12 | 0 | 0 | 0 | 0 | 0 | 0 | 0 | 2 |
|
总计 | 81 | 29 | 11 | 15 | 16 | 9 | 1 | 0 | 2 | 12 |
|
3.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表2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情况表
序号 | 姓名 | 出生 年月 | 最高 学位 | 专业技 术职务 | 学术兼职 | 培养 方向(领域) | 备注 |
1 | 余鹏 | 1973.11 | 博士 | 教授 | 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心理健康教育 |
|
2 | 王海福 | 1977.10 | 硕士 | 教授 | 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小学教育 |
|
3 | 安燕 | 1973.11 | 硕士 | 教授 | 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学前教育 |
|
4 | 李双龙 | 1976.4 | 博士 | 教授 |
| 教育管理 |
|
5 | 方丽 | 1970.11 | 硕士 | 副教授 |
| 学科教学(语文) |
|
6 | 张四保 | 1978.1 | 硕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数学) |
|
7 | 甘桂琴 | 1973.7 | 硕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历史) |
|
8 | 司律 | 1978.6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思政) |
|
9 | 王玉涛 | 1978.8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生物) |
|
10 | 韩芳 | 1973.8 | 博士 | 教授 |
| 小学教育 |
|
11 | 隋红 | 1974.10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体育) |
|
12 | 高旭清 | 1976.2 | 硕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美术) |
|
13 | 宋晓丽 | 1980.9 | 硕士 | 副教授 |
| 学科教学(音乐) |
|
14 | 林冬梅 | 1980.10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英语) |
|
15 | 楚刚辉 | 1973.4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化学) |
|
16 | 薛治国 | 1986.9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地理) |
|
17 | 吴艳华 | 1981.11 | 博士 | 教授 |
| 学科教学(思政) |
|
18 | 谢娜 | 1979.10 | 博士 | 副教授 |
| 学前教育 |
|
19 | 武威利 | 1979.9 | 博士 | 副教授 |
| 学科教学(思政) |
|
20 | 陈志其 | 1987.2 | 博士 | 副教授 |
| 学前教育 |
|
(二)科学研究
1.科研总体情况
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8项,纵向经费610.35万元,横向课题经费180.35万元,项目数量及经费相较上一年明显提升;自治区级科研获奖3项,发表论文89篇。
2.新增代表性项目情况
表3 新增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负责人 | 合同经费(万元) |
1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西域诗路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2411-202711 | 杨波 | 20 |
2 | 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2409-202709 | 司律 | 20 |
3 | 民族服饰有关问题研究 |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委托项目 | 202410-202412 | 司律 | 3 |
4 | 统编语文教材语言学知识向语文知识转化策略的适宜性调查 | 国家语委重点课题子项目 | 202401-202701 | 宋玉华 | 3 |
5 | 扩优提质行动背景下新疆城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路径创新研究 | 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 | 202407-202606 | 陈志其 | 4 |
6 | 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 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 | 202407-202507 | 谢娜 | 4 |
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新疆幼儿园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研究 | 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 | 202407-202607 | 邱枫 | 4 |
8 | 正念水平对南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建设类项目 | 202401-202512 | 冯勇 | 2 |
3.科研获奖情况
表4 科研获奖情况表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 | 获奖人 (排序) | 备注 |
1 | 以文化认同培育边疆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 | 第二十一届新疆社会科学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优秀奖 | 周肃军(1) |
|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变迁研究 | 2024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优秀奖 | 陈志其(1/2) |
|
3 | 文化润疆沃天山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优秀奖 | 卢兆旭(1) |
|
4.高水平论文(著作)发表情况
表5 论文(著作)发表情况表
序号 | 论文(著作)名称 | 作者 | 发表时间 | 发表刊物名称、卷期、 页码、被引情况 | 备注 |
1 | 隋唐五代西域题材文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书写 | 李世忠 | 202401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01):167-173,被引1 |
|
2 | 智能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困境及突破路径 | 李玉婷 | 202406 | 教育理论与实,2024,44(18):50 -55,被引3 |
|
3 | Construction of In2O3@CN S-type heterojunctions with defect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e atrazin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evaluation | 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 | 202403 | Surfaces and Interfaces,2024(46)104-144,被引3 |
|
4 | 文化变迁视域下乡村教师身份重构的三重向度及实现路径 | 李玉婷 | 202409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26(05):119-124,被引0 |
|
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新疆维吾尔民歌研究 | 卢兆旭 | 202410 | 线装书局 |
|
6 | 民族地区大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现状调查——以南疆K地区为例 | 常宁 | 202410 |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4,37(05) :67-74,被引0 |
|
7 | 大概念统摄下的数学的单元教学设计探析——以初中函数为例 | 常宁 | 202404 | 数学教育学报,2024,33(02):20 -26,被引9 |
|
8 |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下人地协调观评价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 薛治国 | 202401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02): 57-62,被引0 |
|
9 |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 李双龙 | 202410 | 教学与管理,2024,(30):1-5,被引1 |
|
10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式革新及体系建构 | 周肃军 | 202410 |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11): 120-128,被引2 |
|
11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 谢娜 | 202411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3): 33-37,被引0 |
|
(三)培养条件建设
学位点拥有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自治区科协科普基地。与2023年相比,新增一个研究生图书室,进一步改善了研究生阅读条件。
表6 培养条件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业方向 |
建成时间 |
教学场所 | 实训室 数量(间) | 实训室 面积(m2) |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 | 自治区案例库入库名单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 | 2024年 | 图书室 | 1 | 60 | 与喀什二中、喀什六中、农三师完全中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军分区幼儿园等建立深度合作 | 无 |
(四)奖助体系
根据国家全日制研究生奖助政策,学校制定了《喀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实施细则》,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喀什大学奖学金、自治区学业奖学金。建立了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制度。2024年度发放奖学金186.1万元,助学金377.1万元,合计563.2万元,较上一年增长了67.2万元。学校设立研究生助理岗位,为34名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资助标准为800元/月/生。各类奖助学金基本实现各专业研究生全覆盖。具体奖助情况如下:
表7 喀什大学教育硕士2024年度奖学金汇总表(元)
序号 | 专业 | 2024年 |
人数 | 国家 奖学金 | 人数 | 自治区奖学金 | 人数 | 喀什大学 奖学金 | 人数 | 自治区 学业奖学金 |
1 | 教育管理 |
|
| 2 | 20000 | 3 | 6000 | 5 | 17500 |
2 | 小学教育 |
|
| 5 | 50000 | 8 | 16000 | 25 | 87500 |
3 | 学前教育 |
|
| 5 | 50000 | 3 | 6000 | 23 | 80500 |
4 | 心理健康教育 |
|
| 3 | 30000 | 6 | 12000 | 18 | 63000 |
5 | 现代教育技术 |
|
| 3 | 30000 | 3 | 6000 | 6 | 21000 |
6 | 学科语文 |
|
| 8 | 80000 | 9 | 18000 | 33 | 115500 |
7 | 学科数学 | 1 | 20000 | 1 | 10000 | 4 | 8000 | 14 | 49000 |
8 | 学科物理 | 1 | 20000 | 2 | 20000 | 2 | 4000 | 7 | 24500 |
9 | 学科英语 | 4 | 80000 | 9 | 90000 | 11 | 22000 | 44 | 154000 |
10 | 学科思政 |
|
| 7 | 70000 | 3 | 6000 | 24 | 84000 |
11 | 学科历史 |
|
| 1 | 10000 | 5 | 10000 | 12 | 42000 |
12 | 学科生物 |
|
| 1 | 10000 | 3 | 6000 | 5 | 17500 |
13 | 学科音乐 |
|
| 2 | 20000 | 2 | 4000 | 6 | 21000 |
14 | 学科体育 | 1 | 20000 | 2 | 20000 | 4 | 8000 | 10 | 35000 |
15 | 学科化学 |
|
| 3 | 30000 | 3 | 6000 | 7 | 24500 |
16 | 学科美术 | 1 | 20000 | 3 | 30000 | 4 | 8000 | 14 | 49000 |
17 | 学科地理 | 2 | 40000 | 2 | 20000 | 4 | 8000 | 9 | 31500 |
总计 | 10 | 200000 | 59 | 590000 | 77 | 154000 | 262 | 917000 |
表8 喀什大学教育硕士2024年度助学金汇总表(元)
序号 | 专业 | 人数 | 2024年上半年 | 人数 | 2024年下半年 |
1 | 教育管理 | 11 | 33000 | 14 | 42000 |
2 | 小学教育 | 62 | 186000 | 52 | 156000 |
3 | 学前教育 | 55 | 165000 | 55 | 165000 |
4 | 心理健康教育 | 45 | 135000 | 51 | 153000 |
5 | 现代教育技术 | 10 | 30000 | 6 | 18000 |
6 | 学科语文 | 103 | 309000 | 98 | 294000 |
7 | 学科数学 | 33 | 99000 | 31 | 93000 |
8 | 学科物理 | 11 | 33000 | 18 | 54000 |
9 | 学科英语 | 106 | 318000 | 87 | 261000 |
10 | 学科思政 | 54 | 162000 | 58 | 174000 |
11 | 学科历史 | 30 | 90000 | 33 | 99000 |
12 | 学科生物 | 16 | 48000 | 9 | 27000 |
13 | 学科音乐 | 13 | 39000 | 20 | 60000 |
14 | 学科体育 | 21 | 63000 | 21 | 63000 |
15 | 学科化学 | 30 | 90000 | 14 | 42000 |
16 | 学科美术 | 28 | 84000 | 37 | 111000 |
17 | 学科地理 | 14 | 42000 | 11 | 33000 |
总计 | 642 | 1926000 | 615 | 1845000 |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招生选拔
1.招生概况
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和多样化。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389人,录取人数222人,一志愿89人,调剂133人,一志愿录取人数较上一年有明显增加,但调剂学生仍占多数。
表9 招生情况表
学科方向 (领域)名称 | 报考人数 |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 生源结构情况 |
应届本科毕业生 | 往届本科毕业生 | 本校应届毕业生 | 录取学生毕业高校 |
教育管理 | 325 | 12 | 0 | 12 | 0 | 疆内2人,疆外 10人 |
小学教育 | 169 | 18 | 3 | 15 | 2 | 疆内3人,疆外 15人 |
心理健康教育 | 176 | 27 | 6 | 21 | 0 | 疆内1人,疆外26人 |
学前教育 | 179 | 24 | 14 | 10 | 3 | 疆内3人,疆外21人 |
学科教学 (数学) | 38 | 10 | 4 | 6 | 0 | 疆内0人,疆外10人 |
学科教学 (物理) | 12 | 8 | 5 | 3 | 0 | 疆内0人,疆外8人 |
学科教学 (化学) | 3 | 5 | 5 | 0 | 0 | 疆内0人,疆外5人 |
学科教学 (生物) | 9 | 1 | 0 | 1 | 0 | 疆内0人,疆外1人 |
学科教学 (英语) | 55 | 21 | 8 | 13 | 0 | 疆内1人,疆外20人 |
学科教学 (历史) | 40 | 12 | 5 | 7 | 0 | 疆内0人,疆外12人 |
学科教学 (地理) | 13 | 1 | 0 | 1 | 0 | 疆内0人,疆外1人 |
学科教学 (音乐) | 22 | 9 | 5 | 4 | 0 | 疆内1人,疆外8人 |
学科教学 (体育) | 5 | 7 | 3 | 4 | 0 | 疆内0人,疆外7人 |
学科教学 (美术) | 25 | 14 | 4 | 10 | 0 | 疆内1人,疆外13人 |
学科教学 (语文) | 275 | 35 | 14 | 21 | 2 | 疆内3人,疆外32人 |
学科教学(思政) | 43 | 18 | 8 | 10 | 0 | 疆内1人,疆外17人 |
2.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为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学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在招生宣传方面,精准定位目标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学科优势、导师团队和科研成果,吸引更多优质考生。其次,优化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初试科目设置,同时加强复试环节,通过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全面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加强本校大四学生考研志向的支持,通过专设考研复习室、考研学生互助学习小组、考研加油包等,鼓励本校优秀学生报考研究生。此外,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通过本校聘请的来自这些本科院校的天池特聘专家、柔性引进的教授宣传,吸引更多优秀本科生报考本校。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学位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政教育
1.思政理论课开设情况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公共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逻辑关系,鼓励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专题》。同时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案例教学、实践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育人机制方面构建了“三全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导师、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的协同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上课下、校内校外。
做到了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思政教育评价结果纳入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和学位点评估的重要内容。
2.课程思政研究
学位点的课程思政研究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等领域展开,还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体现了思政研究的多元化和实践导向。其中,《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研究》获批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新疆幼儿园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研究》等获批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研究生党建工作
研究生党建工作在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组织建设方面,通过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强化党支部管理,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举办多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累计培训研究生196人。思想引领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践创新方面,通过“党建+科研”模式,推动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此外,还积极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如学位点与南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党员师生共建活动等,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课程教学
1.核心课程开设情况
学位点各专业领域开设了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20门核心课程,主要通过单独授课、校内外导师合作授课和导师组合作授课三种授课方式进行。
表10 核心课程开设情况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课程主要内容 | 备注 |
1 | 教育原理 | 杨英 李双龙 | 本课程对教育现象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探讨,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 | 学位基础课 |
2 | 课程与教学论 | 导师组 | 本课程主要学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原理,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掌握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动态。为研究生在学习研究以及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 学位基础课 |
3 | 教育研究方法 | 导师组 | 本课程在注重知识整体性的基础上,围绕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主要方法、基本技术、实施过程、研究的成果这五大模块展开专题内容讲解。旨在提升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 学位基础课 |
4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余鹏 | 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和方法,注重使研究生获得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解决教学问题的专业能力,为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学位基础课 |
5 | 教育管理学 | 李尽晖 | 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帮助学生认识教育管理的特点、规律,旨在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实际问题,培养分析思考能力和研究探索的意识。 | 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 |
6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 李双龙 郑刚 | 本课程主要围绕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学媒体应用技能训练等方面展开教学,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 专业选修课 |
7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廖涛 | 本课程通过对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方法等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们理解并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及应用,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 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 |
8 | 管理心理学 | 余鹏 王大伟 | 本课程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管理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等内容,主要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旨在培养研究生运用管理心理学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的能力。 | 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 |
9 | (各)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 | 导师组 | 本课程主要围绕课程要素、课程开发的经典理论、课程开发的模式、教材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教材使用的一般原则及教材的未来发展趋势。 | 专业必修课 |
10 | (各)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 导师组 | 本课程主要学习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施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 专业必修课 |
11 | (各)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 导师组 |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各学科专业前沿与热点问题展开,了解其产生背景和现状;了解研究的思路、方法与范式;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把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相结合。 | 专业选修课 |
12 | 学校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 | 导师组 | 本课程内容包括治疗中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建立、会谈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心理治疗中的阻力与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进一步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 心理健康专业必修课 |
13 | 教育心理学 | 导师组 | 本课程采用专题讲授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介绍有关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解决教育心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 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
14 |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 | 王海福 | 本课程采用合作授课方式,以专题讲座为主,案例分析为辅,注重介绍最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及趋势,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为今后胜任基础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 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 |
15 | 幼儿园质量评价 | 安燕 张家琼 | 本课程主要围绕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幼儿园?如何全面评价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如何规避和调控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等问题开展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澄清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诸多问题。 | 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
16 | 儿童游戏研究 | 谢娜 | 本课程内容涵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教师围绕“儿童游戏的特征、价值、指导与评价、理论流派、研究综述、设计”等核心内容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理论研究。 | 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
17 | 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 | 王文龙 周永强 | 本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述现代教育技术知识,通过教学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音视频媒材的获取与加工等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使学生能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 专业必修课 |
18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导师组 | 本课程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课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反馈评估方法以及科研提升方法,重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 学科思政专业必修课 |
19 | 德育原理 | 杨英 李双龙 | 本课程对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目的、过程、内容、课程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德育基本理论,并能利用德育理论来分析和创新解决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构建分析问题的理性框架。 | 专业选修课 |
20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杨英 | 本课程采用合作授课的方式,围绕“对政策的研究”与“为政策的研究”两大主线,分析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理解教育政策对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相关政策与法规知识解决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专业选修课 |
2.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本年度,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领导干部听课等,形成监督与引导相结合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学位点定期对课程进行分类评估,涵盖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个维度,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学位点实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估,重点对课程见习、实习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实践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此外,学位点还建立了闭环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运行-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专任教师积极教学研究与改革。本年度,1项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立项;6项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批立项。同时,《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课程申报了2024年喀什大学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品德启蒙园本课程开发》申报入2024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本学位点不断优化和改进课程建设机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记录、同行评议以及教学督导反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定期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为后续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其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学术交流与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同时,以教改项目为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取得成效,为研究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培养条件。
3.教材建设情况
以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进行教材编写和出版,本年度有1本教材、2本专著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
(四)导师指导
1.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
坚持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严格按照《喀什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和《喀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等文件,开展导师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学位点本年度新增校内导师4人,并对行业导师进行了重新遴选,更新行业导师队伍中47人。
学位点在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和考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和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升。在选聘方面,严格遵循“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强化资格审查,坚持师德表现与学术水准并重,将科研能力和育人能力相结合。同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根据年度招生需求和导师的综合表现确定招生资格。此外,还注重拓展导师来源渠道(如联合培养研究生单位),完善导师引进机制,以充实导师队伍。
在培训方面,开展了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日常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培训等。培训内容涵盖了政治理论、国情教育、法治教育、导师职责、师德师风、研究生教育政策、教学管理制度、指导方法、科研诚信、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心理健康等。通过专家报告、经验分享、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切实保障培训效果。学位点支持导师开展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
在考核方面,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包括导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管理人员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根据《喀什大学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和《喀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学位点进一步修订完善《388vip太阳集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办法》等制度文件,对导师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育人能力和指导经验等提出全面要求,为导师选拔提供制度保障。本学位点要求导师协助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生一起制定培养计划、负责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做好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3.硕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不断完善硕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涵盖岗位设置、职责界定、选聘标准、培训体系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在岗位设置上,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需求,动态调整导师岗位数量,确保岗位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职责界定方面,明确导师需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论文指导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选聘标准上,不仅注重学术能力,还强调师德师风和育人能力,确保导师队伍的高素质和多元化。培训体系方面,定期组织导师参加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机制上,将导师的指导效果、学生满意度以及科研成果等纳入考核范围。
在落实方面,通过严格的选聘流程和定期的培训活动,确保导师岗位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学校层面每年对学位点导师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导师的招生资格和指导任务。
(五)实践教学
学位点严格要求研究生完成一周见习、研习和一学期的实习任务。鼓励研究生在实践教学中开展教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申请相关研究项目,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本年度立项11项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
学位点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本年度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参与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大赛获奖4项。
表11学生代表性学术成果情况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赛事名称、展演、创作设计等)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参赛项目及名次,创作设计获奖 | 取得时间 | 学生姓名 | 所在班级 |
1 | 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学前教育领域教学技能大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2024.11 | 李笑 | 学前教育2023 |
2 | 第五届经纬杯全国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大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2024.9 | 胡吉辉 | 学科教学(地理)2022 |
3 | 2024年全国优秀地理教研评比大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2024.8 | 刘国云 | 学科教学(地理)2022 |
4 | 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 | 国家级二等奖 | 2024.9 | 杨惠娟 | 学科教学(历史)2022 |
5 | 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 | 国家级三等奖 | 2024.8 | 高松旺 | 学科教学(地理)2023 |
6 | 2024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国家级三等奖 | 2024.5 | 刘浩冉 | 学科教学(体育) |
7 | 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学前教育领域教学技能大赛 | 国家级三等奖 | 2024.11 | 申媛媛 | 学前教育2023 |
8 | 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 | 国家级三等奖 | 2024.10 | 刘田 | 心理健康教育2022 |
9 | 2024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技能大赛 | 国家级优秀教学设计奖 | 2024.11 | 顾佳琦 | 学科教学(语文)2023 |
10 | 首届新疆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竞赛 | 省级一等奖 | 2024.6 | 陈飞璇 | 学科教学(语文)2023 |
11 | 第四届山东省家庭教育论坛 | 省级一等奖 | 2024.9 | 唐玲珑 | 心理健康教育2022 |
12 | 第四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 | 省级二等奖 | 2024.5 | 柴伟博 | 学科教学(英语)2023 |
13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省级二等奖 | 2024.6 | 张卉茹 | 心理健康教育2022 |
14 | 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学应用技能大赛 | 省级三等奖 | 2024.6 | 王冉冉 | 心理健康教育2022 |
15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Anxiety: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gnitive Avoidanc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2024(08):643-650,被引70 | 2024.8 | Dawei Wang , Ranran Wang , Peng Yu, Xiangyin Meng and Yixin Hu | 心理健康教育2022 |
16 |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下人地协调观评价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2):57-62,被引0 | 2024.1 | 叶鹏程 | 学科教学(地理)2022 |
17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用地碳汇碳源效应分析——以喀什地区为例 | 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6):263-270,被引0 | 2024.8 | 林彦君 | 学科教学(地理)2022 |
18 |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审视、症结探寻与策略选择 | 教育探索,2024,(08):12-15,被引0 | 2024.8 | 陶延菲 | 小学教育2022 |
19 | 《基于探究的幼儿学习的国际经验:实施措施及启示》 | 教育探索,2024,(09):10-14,被引0 | 2024.9 | 张可 | 学前教育2022 |
20 |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探究 | 基础教育研究,2024,(02):78-81+85,被引1 | 2024.1 | 张艳艳 | 小学教育2022 |
(六)学术交流
学位点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本年度,每位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至少一次,有3名研究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表12 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及作学术报告情况表
序号 | 会议名称及 举办地点 | 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报告时间 | 备注 |
1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心理援助热线自杀者亲友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 魏子达 | 2024.7 |
|
2 | 2024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专题报告 | 体教融合视域下基于预防科学促进青少年健康行为的阻碍与困境 | 姚树芬 | 2024.6 |
|
3 | 2024年运动与健康科学前沿国际学术会议墙报交流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 喻星艳 | 2024.5 |
|
(七)论文质量
根据《喀什大学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施细则》《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细则》《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评阅规定》等文件要求,学位点对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中期检查、内部论证、预答辩、送审、正式答辩各环节严格把关,以导师为论文质量“第一把关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本年度学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98%。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无不合格的情况。
(八)质量保证
1.四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涵盖学校、学院、学位授权点和导师四个层面,明确各主体的职责与分工,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全过程监控,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到学位论文管理,均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本年度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环节设计合理,学制、学分和学术要求切实可行。此外,学校通过自我评估和外部抽评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位授权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2.多举措落实质量保证体系
一方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实行导师岗位管理,明确导师的选聘标准和职责,强化师德师风和育人意识。同时,学校建立了导师招生资格审查制度,将导师的招生资格与培养质量挂钩,对指导效果不佳的导师进行预警或限招。
另一方面,学位点注重质量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年度建立和修订了院级研究生管理制度9项。此外,学位点增强了与用人单位、实践基地等的沟通合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质量预警机制。通过这些措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学风建设
1.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
学位点通过完善学生学业考核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学术诚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还建立了学风建设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各年级、各专业领域的学风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
本年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学术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热情。加强了学习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条件。通过主题班会、新生入学教育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道德。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学位点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严格遵循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原则,强调导师在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培育中的责任和义务。设立书记信箱、钉钉有话说等平台,畅通师生发表意见渠道。2024年,本学位点未出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十)管理服务
1.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学位点专职管理人员5人,实行院长牵头,主管学科建设的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分工合作的模式,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人员(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班主任)。学院院长总体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主管学科建设副院长负责研究生招生及培养阶段督导;学生工作副书记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班主任具体负责研究生各个培养环节的管理和服务。
2.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
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研究生的合法权益。建立了研究生奖助体系,通过设立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以及“三助”岗位等多种资助项目,保障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确保经济困难的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通过每周主题班会、书记信箱等,畅通研究生的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位点还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增强研究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权益维护能力。
3.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研究生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科研质量、导师指导等方面的满意度。座谈会以收集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满意度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持满意的态度。在课程设置方面,92%的研究生表示满意。在科研质量方面,91%的研究生表示满意,6%的研究生认为一般,3%的研究生不满意。在导师指导方面,95%的研究生表示满意,5%的研究生较满意。
调查还发现,影响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多样性不足,不能满足研究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难,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薄弱;三是个别导师指导方式过于简单,沟通不够紧密等。由此,今后工作中需有针对性地举措,办研究生更加满意的教育。
(十一)就业发展
1.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
学位点积极与实践基地、用人单位沟通,积极对接社会需求。依托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强化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对需求萎缩的专业学位类别,减少招生计划,确保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学位点积极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加强就业质量监测和评价反馈,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适配。
2.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学位点通过访谈方式,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能力需求反馈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在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
在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方面,学位点分析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分布、就业质量等关键指标。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1%,主要就业行业集中在教育、事业单位、企业等,就业与专业对口度为75%,对就业的总体满意度为95.5%。同时,学位点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服务贡献
(一)科技进步
本年度由余鹏教授带领的新疆青少年“筑基”教育研究团队获批2024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该团队期以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文化润疆。
学位点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努力成为区域教育研究的“思想库”,通过理论研究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西域诗路研究”、
“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均顺利立项为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时,学位点注重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通过与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经济发展
1.为教育行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人员。这些人才在教育领域的工作直接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学位点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加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推动教育创新与经济发展。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合作和短期培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合作单位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服务。
2.以项目为依托助力地方师资专业发展
依托国培项目和横向项目,开展教师培训。本年度培训喀什地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200余名,有效提升各级师资水平。受疏附县、塔县教育局委托,累计培训该区域师资300余人次。
(三)文化建设
1.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学位点每位导师与已脱贫农户建立“亲戚”关系,每月定期入户,精准识别脱贫家庭的教育现状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包括改善家庭条件、提供学习辅导等。与脱贫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该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培养了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2.学风建设推动文化建设
学位点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平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节暨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学位点还通过“午餐师说”等活动,邀请专业教师、学校督导等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此外,学位点还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探索“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与学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
五、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年度学位点建设情况,对照《学位授权审核基本条件》《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本年度学位点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高级别的代表性科研成果(项目、论文等)数量不多。
第二,学生获奖的数量、等次有待提高。
六、建设改进计划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专任教师高级别代表性科研成果数量不多的原因分析:一是导师科研能力不足。部分导师在高水平科研立项、高质量论文成果和著作产出方面表现不足,缺乏示范性和充足经费支持。二是学科交叉与合作不足。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学科交叉与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跨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在科研投入上积极。
学生获奖不多的原因分析:一是部分学生对学习和参赛的热情不高,主动参与各类项目的机会较少。二是实践教学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专业领域对实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指导。三是竞赛指导不足。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方面,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有待提升,缺乏系统的竞赛指导。
(二)下一步思路及具体举措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学术带头人培育计划”等,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学科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鼓励导师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通过联合项目申报、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科研水平。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如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提升科研国际化水平。
3.强化实践教学
完善校内实训方案,加强对实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实训环节落实到位。通过教育见习、研习、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提升竞赛指导水平
建立系统的竞赛指导体系,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竞赛指导教师,定期开展竞赛培训和辅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科研方法、创新思维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通过项目实践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无